現實生活中,隔代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。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,也有不少爺爺奶奶撫育的孩子成就了大業。在奧運會110米欄賽道上一路狂奔,勇奪冠軍的劉翔,從小父母為忙于生計早出晚歸,他一直寄養在爺爺奶奶家,不僅和老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,而且從老人身上學到了許多優良的品質。 祖輩在教育孫輩的時候,往往容易以經驗自居,以為自己是“過來人”,“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”。因此,一意孤行,堅持以自己的方法來教育孫輩。 在今天的獨生子女時代,長輩特別是祖輩的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。祖輩的價值觀念、生活方式、知識結構、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多少都會有差別,祖輩在隔代育兒中存在著不科學的育兒觀念和方法。并且老人在生理與心理上也必然帶有老年人的特點,因此,祖輩無意間向孫輩傳播的世界觀、價值觀,會增加孩子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接受難度。如果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和這樣的老人待在一起,很容易導致教育上的“脫代”。因此,祖輩應突破這個障礙,積極學習新知識,做個時尚、理性的老人。 策略寶典 1.老人要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 祖輩與年輕人在育兒方面經常會發生沖突,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。當發生矛盾時,祖輩不妨避開孩子與兒女好好談一談,互相交流一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彌補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,力求與兒女在育兒方面達成一致。 2.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 祖輩可以與幼兒一起制訂家庭生活作息制度,并鼓勵幼兒嚴格執行。年輕父母應與老人通力合作,積極運用各種方式糾正并消除幼兒的不良行為方式與癖好,定期帶幼兒進行體格檢查,保證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。 3.老人育兒觀念要與時俱進 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科學,需要教育者不斷地學習。為了教育孩子,祖輩必須學習一些關于兒童生理、心理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,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,不斷提高家教水平。只有時刻牢記以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,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成長發育中各個階段的特點,從而更好地教育好孩子。 對扮演子女與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的爸爸媽媽而言,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,與老人溝通,千萬不要放棄自身的職責。只要你重視,時間總能擠出來的。比如:每天晚飯后和孩子作游戲、講故事,周末帶孩子外出活動。同時要做到尊重老人,經常和老人聊聊天,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新經驗,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;買一些科學育兒的讀物,與老人交流學習體會,幫助老人接受新事物;對老人寵愛孩子等錯誤的做法,既要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,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,盡量減少正面沖突。 (編者按: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: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。所以,既不要為圖省事,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;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,拒絕老人帶孩子,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。不論是與老人同住,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,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系,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,積極解決矛盾糾紛,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