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個孩子的行為是要跟他的實際年齡相匹配的,如果家長一味地夸獎“你真懂事呀!你好能干呀!”,這個孩子就好像被架起來了,他就不得不更懂事,不得不去做得更好,就被架成了一個“小大人”。這樣的孩子給人感覺特別成熟,特別懂事,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,但是我們仔細想想,他那個年齡階段其實內在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,家長這么做,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式的方法,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。
因為很小的孩子會認同家長的這種引導,容易上當,于是他必須壓抑很多屬于孩子的一些更真實的感受,壓抑一些其實是符合他年齡、心智的部分,才能做到像大人口中說的那么好。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就不斷地被這樣重復,這個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也會容易上這樣的套,于是他一生都會在這樣的一個狀態里循環,他就會覺得活得很累。
長大以后,他會用同樣壓抑的方式來面對生活、面對人際關系,久而久之,他要么是對外爆發,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來釋放這些能量;要么是對內釋放能量來緩解壓力,這就可能造成身體上的疾病,比如癌癥,其實癌癥和壓抑是很有關系的,或者是暴飲暴食帶來肥胖的問題,進而導致其他一些疾病。
所以我們要意識到,對孩子的鼓勵、認可和贊賞要在時間和計量上有所思考,多長時間可以鼓勵一下?鼓勵到什么程度?這就像吃藥一樣,不能隨時吃,也不能什么情況都吃一樣的量,或者一遍一遍、沒完沒了地吃。我們要通過一些更細致的安排讓鼓勵能夠適當,這樣才能發揮正能量,而不成為一種負能量,給孩子帶來壓力。